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1章 院长

“那边全炸平,搞个操场,还有那边,做个下山的楼梯。”

蓝春在书院工地指点江山,说是书院,其实蓝春就是按照大学的基本建筑造的,两栋教学楼,一栋宿舍楼加食堂,还有操场和广场,其他的等以后扩建吧。

后山本就不高,山头炸平也就成了坡,学校就这样修在坡顶,周围全是山,自然景观非常舒适。

主教学楼为回字形,一层将近四十个教室,蓝春打算修五层,其中还包括大礼堂等公共设施。

现在地方决定了,蓝春又烦恼生源从何而来?最近一次科举在洪武十五年,正是今年八九月份。

朱元璋能成为276年天下的大明王朝开国皇帝,首先就是因为他最大程度地获得了儒生的助力。

朱元璋建立明朝,即于洪武三年(1370年)诏开科举,规定“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,非科举者勿得与官”。

朱元璋不久又认为所取举人进士少实才,朱元璋宣布停罢科举,科举一停达十年之久。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朱元璋又宣布恢复科举。

洪武十七年(1384年)明朝公布《科举成式》,基本制定了明朝此后二百五十多年的科举成文法规。清朝大体照搬明朝成例,明清科举一脉相承,达五百多年,世人称呼其为“八股取士”。

明清时代的科举成为一个层次、等级、条规、名目繁多苛严的庞大体系。明清科举有童试、院试、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五级,其中往往又分层次。

八股文的唯一用途就是考科举,此外绝无实用价值。八股文又称制义或制艺。《明史·选举志》说是朱元璋和刘基订立的八股文。顾炎武则说始于明代成化年间(1465-1487年),更有人将其源头远溯至北宋经义。八股文形成过程很长,大约定型于明朝中叶成化年间。

这就导致了书生越学越死,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成为了对书生的印象,考试的东西成为死的了,这又能有什么用呢?不过是只用来考试罢了。

但唯一一点,是对下层学子,提供了一个足够的上升渠道,当官的人也不再局限于世家大族,统治阶层的多样化,使得考虑的事情,也就更全面些。

蓝春决定要打破它!只从过去的文章,是推断不出未来的走向的。

“宋老爷子,午睡了吗?”蓝春问着宋濂的书童,那位近五六十岁的老大爷。

老大爷点了点头,轻声问道:“蓝公子有急事吗?”蓝春摇了摇头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